做好美育工作,要坚持立德树人,扎根时代生活,遵循美育特点,弘扬中华美育精神,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。
新闻详情

王文琪:美育无处不在,美育人人有责播!

发表时间:2021-12-01 15:14

首先,这里说的“美育无处不在”,是指在校园育人场所范围中处处有美育;“美育人人有责”,是指与学校育人范围相关的所有人都有美育之责任。

王文琪

对校园美育相关概念的认知与理解

1.何为美?

客观存在的事物+主观的感受就产生了美。客观存在的事物无所谓美与丑,加上主观感受(移情)就有美丑之分了,这时的美,因人的地位、处境、经历、年龄差异和人的认知条件、能力、角度会有所不同。本质上,美就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事物+主观认知,产生出意识、情感、精神、心理上的一种特殊的美好的反应和变化。

2.何为美感?

人之感觉器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对客观存在事物感知后的特殊精神、意识、心理、情感上的反应(融合、升华)之产物。它会给人以美好、向往、愉悦等特有的共鸣之感受,这就是美感。

人人都会有自己的美感。审美观不同,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美好认知和感受,这也就是人们对美有不同认知的原因。

3.何为健康的美感?

人们由于人生观、世界观不同,在认知感悟客观世界事物时,发现、鉴赏、热爱、追求的美是有区别的。

实际生活、学习中,人们的美感有符合自然、社会发规律认知下产生的,也有逆自然、社会发展规律认知下产生的。我们倡导在符合自然、社会发展规律认知的审美观下产生的积极、向上的美感,即健康的美感。只有这种对美的认知和美的感受,才能催人奋进,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;也才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。不同的美感下,会创造出不同的美之作品或者理论,被人们欣赏、追求、向往,乃至奋斗。在校园美育中要注意鉴别。

4.何为美育?

美育是指用积极的(科学的)审美观去引导培养学生发现美、欣赏美、热爱美、追求美,进而创造美之能力的育人工作。

学校老师岗位任务有别,利用自身特点,以健康正确的审美观为指导,作以美育人的工作就是美育。

美育,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事。师者,主动自觉以美育生(学生);生者,自动感受、发现、追求身边之美,获得自主成长与发展。

美育,有助于促进人(学生)全面奋进发展,是德智体劳综合素质提升的催化剂或助力器。

5.何为校园美育?

校园美育指在学校育人范围内,教育工作者、家长对受教育的学生,进行健康积极的审美观、审美力、鉴赏力、造美力的培养工作;也指在美育中,学校和家长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、自我成长,创设的多种美育情景条件。创造出引导学生发现美,欣赏美,热爱美,追求美,创造美之氛围情境。

学校,可在课程教与学上下功夫,特别是一些艺术类的课;可在开展多种育美活动上下功夫;也可在育人环境上下功夫。关键在于教育者(含家长),要树立以美育人之正确观念,要有以美育人之具体作为,特别是要有以身作则的育美之表率和示范。

可以说,在校园中美无处不在,美育也无处不在。教育者要做好美育工作,首先要自我受教育,即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 。

校园美育“无处不在”

从每个人成长发展的经历来看,均可体会到从出生、上小学到长大成人,历经的多种学校和不同家庭生活的教育熏陶,都渗透着不同的美育教育。其中,有老师家长施教的,有作为学生自我认知感悟的;有积极健康的,也有消极不健康的。可以说,美育无时不有,无处不在。

校园美育主要体现在:学科(音体美类及其他学科)老师教和学生学中,校园(含家庭)生活学习环境的感悟中,师生员工的言行、举止、形态的互动影响中,领导作风示范、境界引导启迪中,以及家长点滴的教育举止的教诲熏陶中。

美,涉及形体美、语言美、行为美、心灵美、静态美和动态美。校园美育,渗透在学生生活成长方方面面。因此,美和美育,与丑及丑育会在生活中并存,我们必须学会鉴别,才能更好地以美育人。

校园美育不可或缺,校园美育人人有责

“美育”真的与我们无关吗?“师者,传道受业解惑者也”,说的是老师职业就是教育培养学生的,从事传授做人之理和知识技能,解答学生生活发展问题的。学校就是集中育人的场所, 是以育人为己任的。

育人,随着时代不同,要求有所不同。在深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,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,贯彻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,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,培养肩负中华民族崛起大任的时代新人。“美育”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,要在“五育”中以“德”为魂,发挥好美育催化剂、助力器作用。

老师集中在学校育人,工作有所分工但分工不分家。育人工作各有侧重,互融互通。在开展美育工作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上,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在深化教育改革形势下,校园美育的开展与家长和学生个人也密切相关,营造良好的家庭美育教育,激发学生主动学习、健康生活、勇敢面对困难,是学校进行美育不可忽略的问题。

(作者为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秘书长)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

分享到: